跳至主要内容

頁面上次更新: 2024年2月20日

Web3 簡介

中心化在過去已幫助數十億人進入全球資訊網,並於其上建立穩定而強大的基礎設施。 於此同時,只有少數中心化實體支配著大部分全球資訊網,能夠單方面決定什麼應該允許,什麼不該允許。

Web3 就是這個困境的出路。 Web3 不是由大型科技公司壟斷的網路,它接納去中心化,並由其使用者建立、操作和擁有。 Web3 將權力交予個人而非公司手中。 討論 Web3 之前,先來看看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

早期的網路

大多數人認為網路是現代生活的穩定支柱,發明後便一直存在至今。 然而,大多數人今日所知道的網路,與最初想像的相差甚遠。 將網路的簡單歷史粗略分成 web 1.0 和 web 2.0 時期,有助於更加理解這點。

Web 1.0:唯讀 (1990-2004)

1989 年,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CERN) 的 Tim Berners-Lee 忙於協定的開發,即後來的全球資訊網 (WWW)。 他的想法是? 建立開放、去中心化的協定,使人能從全球任何一處分享資訊。

Berners-Lee 的發明大約在 1990 年到 2004 年之間誕生,現今稱為「Web 1.0」。 Web 1.0 原先主要是公司擁有的靜態網站,使用者之間幾乎零互動,個人很少產生內容,導致第一代網際網路被稱為唯讀網路。

用戶端-伺服器架構,代表 Web 1.0

Web 2.0:讀寫(2004 - 至今)

隨著社交媒體平台的出現,2004 年開始進入 Web 2.0時期。 網路不再是唯讀,演變成讀寫式。 公司不向使用者提供內容,開始提供平台,以分享使用者產生的內容,並參與使用者間的互動。 隨著上網的人數增加,少數頂級公司開始控管不成比例的網路流量和網路上所產生的價值。 Web 2.0 也催生了廣告驅動的收入模式。 使用者雖能建立內容,但並不擁有內容,或在內容貨幣化之後從中受益。

用戶端-伺服器架構,代表 Web 2.0

Web 3.0:讀-寫-擁有

以太坊推出後不久,以太坊聯合創辦人 Gavin Wood 在 2014 年創造「Web 3.0」一詞。 許多早期的加密貨幣採用者認為,網路要求的信任度太高,Gavin 以言語表達出此問題的解決之道: 人們今日所知和使用的網路層面,大多仰賴於對少數私營公司的信任,信任他們以公眾的最大利益行事。

去中心化節點架構,代表 Web3

什麼是Web3 ?

對於展望更美好的新網際網路,Web3 一詞包羅萬象。 Web3 的核心是利用區塊鏈、加密貨幣和非同質化代幣,以所有權的形式將權力交還給使用者。 推特 2020 年一篇貼文(opens in a new tab)說得最好:Web1 為唯讀,Web2 為讀寫,Web3 為讀-寫-擁有。

Web3 的核心思想

要嚴格定義 Web3 是什麼雖然很困難,但 Web3 的建置有一些核心指導原則。

  • Web3 為去中心化:並不是由集中化的實體控制和擁有大片網際網路,所有權分散在其建構者和使用者之間。
  • Web3 無需許可:參與 Web3 人人平等,沒有人被排除在外。
  • Web3 有原生支付方式:其使用加密貨幣在線上消費和匯款,而不是依賴銀行和付款處理器過時的基礎設施。
  • Web3 為去信任化:使用激勵和經濟機制來運行,而不是依賴受信任的第三方。

為什麼 Web3 很重要?

Web3 的殺手級功能並非相互隔絕,也不適合分門別類,但為簡單起見,我們嘗試做出區隔,以便更容易理解。

所有權

Web3 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讓你擁有數位資產的所有權。 例如,假設你正在玩 Web2 的遊戲。 如果購買遊戲內的物品,會直接與帳戶綁定。 如果遊戲創作者刪除你的帳戶,這些物品就都沒了。 或者,如果停止玩那個遊戲,對遊戲內物品所投資的價值將會遺失。

Web3 允許透過非同質化代幣 (NFT) 直接擁有。 沒有人有權剝奪你的所有權,即使是遊戲的創作者亦然。 而且,如果不再玩遊戲,你可以在公開市場上出售或交易遊戲內的物品,並收回其價值。

深入了解非同質化代幣
更多非同質化代幣相關資訊

抗審查性

平台和內容創作者之間的權力動態嚴重失衡。

OnlyFans 是一個由使用者產生的成人內容網站,內容創作者超過 100 萬名,其中許多人使用該平台作為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2021 年 8 月,OnlyFans 宣布了禁止色情內容的計畫。 此公告在平台上的創作者中引發了憤怒,他們認為他們雖幫助建立平台,但收入被剝奪。 經強烈反對後,該決定很快被推翻。 儘管創作者贏得了這場仗,但這突顯了第二代網際網路創作者的一個問題:如果你離開平台,聲譽和後續累積的成果都沒了。

在 Web3 上,你的資料位於區塊鏈上。 當你決定離開某個平台,你的聲譽能隨你而行,投入另一個更清楚符合你價值的介面。

Web 2.0 要求內容製作者相信平台不會更改規則,但抗審查是 Web3 平台的原生特性。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s)

除了在 Web3 中擁有個人資料外,你還能利用類似公司股票的代幣,來擁有該平台,將平台作為一個集合體。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讓你能協調平台的去中心化所有權,並對其未來做出相關決策。

根據技術定義,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是一種事先商定的智慧型合約,此合約透過資源池(代幣)自動執行去中心化決策。 擁有代幣的使用者,對資源的使用方式進行投票,而程式碼會自動執行投票結果。

然而,許多 Web3 社群都被定義為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這些社群都透過程式碼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去中心化和自動化。 目前,我們仍在探索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是什麼,以及其未來可能如何發展。

了解更多關於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更多關於DAOs

身份

過去是為每個使用的平台建立一個帳戶。 例如,你可能有一個 Twitter 帳戶、一個 YouTube 帳戶和一個 Reddit 帳戶。 想更改顯示名稱或設定檔圖片? 你必須在每個帳戶中執行此操作。 在某些情況下,你可以使用社交登入,但這帶來一個熟悉的問題,亦即審查。 只要按一下,這些平台就能完全斷絕你原有的網路生活。 更糟的是,許多平台要求向其交託個人身份資訊,方能建立帳戶。

Web3 解決了這些問題,允許你使用以太坊地址和 ENS 設定檔來控制你的數位身份。 使用以太坊地址能跨平台提供單一登入,而且安全、抗審查且匿名。

以太坊登入(opens in a new tab)

原生支付

Web2 的付款基礎設施仰賴於銀行和付款處理器,不包含那些沒有銀行帳戶的人,或碰巧住在非正確國家境內的人。 Web3 使用以太幣等代幣直接在瀏覽器中匯款,不需要受信任的第三方。

更多詳情關於以太(以太幣)

Web3 限制

儘管目前形式的 Web3 有許多好處,但該生態系統仍然必須解決許多限制,才能蓬勃發展。

可存取性

已有許多重要的 Web3 功能,可供任何人免費使用,例如以太坊登入功能。 但是,交易的相對成本仍然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因交易費高昂,Web3 不太可能在較不富裕的發展中國家使用。 在以太坊上,這些挑戰正在透過開發藍圖二層網路擴容解決方案來解決。 該技術已經準備就緒,但我們需要在二層網路上達到更高的採用率,使每個人都能存取 Web3。

使用者體驗

目前使用 Web3 的技術門檻太高了。 使用者必須理解安全疑慮、了解複雜的技術文件,並瀏覽不直觀的使用者介面。 尤其,雖然錢包提供商正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但在 Web3 整體獲得採用之前,還需要取得更多進展。

教育

Web3 引入了新的典範,這些典範需學習與 Web2 所用不同的心理模型。 隨著 Web1.0 在 1990 年代後期越來越流行,類似的教育運動於焉而生。網路的擁護者使用一系列教育技術來教育大眾,舉凡簡單的比喻(資訊高速公路、瀏覽器、上網),甚至是電視廣播(opens in a new tab)。 Web3 並不難,但與眾不同。 利用教育計畫讓 Web2 的使用者,了解這些Web3 典範,對其成功至關重要。

Ethereum.org 透過其翻譯計畫為 Web3 教育做出貢獻,致力將重要的以太坊內容翻譯成盡可能越多語言。

中心化基礎設施

Web3 生態系統很年輕且發展迅速。 因此,其目前主要依賴於中心化基礎設施(GitHub、Twitter、Discord 等)。 許多 Web3 公司目前爭相填補這些空缺,但建立優質可靠的基礎架構需要時間。

去中心化的未來

Web3 是一個年輕且不斷發展的生態系統。 Gavin Wood 在 2014 年創造了這個詞,但許多這些想法直到最近才成真。 光是去年,對於加密貨幣、二層網路擴容解決方案的改進,新管理體系形式的大規模實驗以及數位身份的革命,人們的興趣便大幅增加。

使用 Web3 打造更美好的網路才正開始起步,但隨著我們持續改善支援性基礎設施,網路的未來看起來一片光明。

我如何參與

衍生閱讀

Web3 並未嚴格定義。 不同社群參與者對它有不同的看法。 請見:

測驗你對以太坊的了解程度

Loading...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